海门海永、启东启隆在长三角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

  据了解,农家书屋文化惠民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

面对严峻形势,全区企业迎难而上,永安药业计划启动老厂生产,以产量的增加争取更好的效益。(潜江日报 记者 刘大琼 通讯员 叶芳 刘竹子)。

海门海永、启东启隆在长三角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

20日,记者实地采访看到,总投资2.2亿元的武汉径河化工橡胶助剂项目厂房与基础建设已经全部完工,厂区管网与道路正在施工,设备正在进厂落位安装,有望在11月进行联动调试。总投资1.61亿元的巨源油业年产3万吨酶水解扩规项目厂房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预计11月底开始试生产。截止8月,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15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销售收入46.49亿元,同比增长7.2%;入库税金10219万元,同比增长26.5%,占年计划14360万元的71.2%。湖北江特公司变压器填充料项目已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3年形成1.2亿元销售收入。仙桥化学挖潜节约,提出了月挖潜120万元的奋斗目标。

并于6月取得了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下文的双唑草腈中文命名,有望深度开发无毒低残留新型除草剂产品。外贸出口2.66亿元,同比增长7.7%。随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完善,潜江市委市政府在小龙虾产业上做成发展产业文化的典范,通过举办三届小龙虾节,精心打造出极具影响力的小龙虾红色风暴,席卷全国,名扬四海,捧回中国小龙虾出口加工第一市、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油焖大虾等价值连城的金字招牌,极大地丰富了潜江文化名城的内涵。

点点星光,明珠之城铸辉煌。新型工业化中,大园区、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潜江市委市政府强化投资建设年和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的目标顺利推进:总口华中家具产业园门前扩宽了近五倍的康庄大道,说明这里正在兴起一座产业新城。杨市的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已经完成规划,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未来五年,农业产业化将作为潜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潜江农业经济腾飞插上坚实的翅膀。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节奏也在加快,金澳科技百万吨延迟焦化项目、金华润4030工程、永安药业环氧乙烷项目、四维氨基酸技改扩规项目、兵器集团氯碱循环扩规项目、2.8万吨电解铝置换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潜江已经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重点集镇为节点、以农村为延伸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海门海永、启东启隆在长三角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

去年以来,各农场都规划了近万亩工业园区,走农产品供应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发展之路,率先变农产品生产大市为农产品加工大市。在文化题材的挖掘和建设方面,潜江可谓纵横千古,旷达东西。在潜江爱商、亲商、重商的发展环境中,投资商们进得来、稳得住、发展快、心情更舒畅。未来五年,这三大园区将贡献千亿产值,成为潜江新型工业化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近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在传承和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的同时,发挥花鼓戏的优势,把地方戏种与曹禺及其名著链接,有效地激活了曹禺文化,并通过两届曹禺文化周的举办,把曹禺的戏剧成就、故乡情怀与潜江本土文化推动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以曹禺文化为核心,地方文化为补充的文化发展体系,成功争取了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和中国剧协梅花奖交流中心两块国字号招牌落户潜江。潜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种生产元素快速流通与互动,新型城镇化速度更加稳健。周矶农场尝香思工业园流水线上的工人们为下线的产品贴标签。潜江花鼓戏剧团是全国一流的地方剧团,也是潜江文化建设的突出代表。

文化实力提升了,潜江的影响力震撼九州,伴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省委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机遇,使潜江一举成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各行各业涌入潜江,数千亿元的资金投向这块肥沃的土地。湖北日报讯 炎炎夏日,潜江大地号角起。

海门海永、启东启隆在长三角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

熊口华山生物科技园里,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潜江石油资源濒枯,但近7000亿吨储量的盐囟资源将为潜江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二次腾飞机遇,投资近百亿的晋煤集团二期盐煤结合项目和中石化无机化工产业园项目已经完成意向性投资签约。

潜江市市长张桂华说:我们正在完善投资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招商引资等:杨 平 何定科 程崇尚 潘建军。把东西方两位莎士比亚联合在一起,并把斯特拉夫与潜江两位戏剧大师的故乡进行有效粘合,把世界戏剧界的目光吸引过来。潜江一直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共生共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新城区进展顺利,她将辐射并带动周边乡镇城市化,将方圆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村纳入城市范围。实力潜江三化协调高歌猛进驱车江汉沃野,处处可以看到三化协调发展的新面貌。总口向家具产业进军,运粮湖、后湖、熊口农场向农副产品深加工方向前进,西大垸向木业竹柳、水产加工方向发展,周矶农场把尝香思食品、四季逗西瓜和花卉苗木业等农业产品产业搞得红红火火

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建设智慧企业、智慧社区、智慧城市。

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支持十堰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仙桃、潜江、天门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成为全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

(四)提升三化协调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大力培育品牌,打造湖北原产,壮大湖北创造,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强化基础设施的承载功能,做大做强支撑湖北长远发展的底盘。

积极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支持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

推进工业园区提质扩容,拓展飞地经济、一区多园等发展模式,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重振大武汉的雄风。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用地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思路,构建以一主两副为龙头、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支持随州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努力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喝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

支持孝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支持神农架林区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建成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强化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支持黄石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相关推荐